同仁堂铸就药德之魂

时间:2015-06-15

    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的北京同仁堂,从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在300多年的风雨经历中,同仁堂始终恪守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

    自1995以来,同仁堂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资产总额55.9亿元,净资产36.1亿元,2003年销售收入43.5亿元,实现利润2.5亿元,利税总额5.5亿元,是1996年的六倍,出口创汇1700多万美元,2001年在北京市37户国有授权经营企业中同仁堂的财务指标,综合效绩评价名列第一。 

    同仁堂是全国第一个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2001年,被中宣部确定为诚信企业典型,同仁堂股份公司连续六年入选“中证亚商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0强”,2001年和2002年均名列第一名,被公认为国内中药类上市公司的龙头股。2002年,同仁堂被推荐为全国十六个“最具:中击世界名牌企业”之一。

    目前,同仁堂已基本实现了从前店后场作坊式的生产向现代化大生产的转变;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从生产经营型向兼有资本运营型的转变;从粗放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基本形成了跨地区、跨国界、跨所有制,开放经营的新格局。

    一、体制创新是老字号焕发青春的活力之源

    1、两次上市构筑了机制创新平台。1995年,同仁堂集团库存积压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贷款高达数亿元,欠银行利息数千万元,企业经营面临严峻挑战。领导班子果断采取了规范内部市场经营秩序,严格又。分本市、外埠、海外三个市场?以及“没有市场的产品坚决不生产,没有信用的客户坚决不供货,应收账款坚决压下来”的三个坚决措施,有效扭转了生产经营的被动局面。

    1997年,在市政府大力支持下,集团公司领导班子解放思想!抓住股改上市的历史机遇。通过剥离部分绩优资产,组建了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资金3-5千万元,实现了体制和机制创新:同仁堂用筹集到的资金,进行了生产基地的大规模建设和技术改造,使市场品种短缺的被动局面得到很大缓解。截止1999年,同仁堂已形成了北至昌平,南至大兴、刘家窑,东至通州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同时开始建设亦庄生产基地。

    2000年,同仁堂集团进一步加大资本运作力度,从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分拆出了科技含量较高、产品剂型新的?亿元资产组建了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同年?0月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募集资金2.4亿港元,成为国内首家使用同一国有资产进行二次融资并在境外上市的公司,被证券只称为“同仁堂模式”。

    目前,两个上市公司发展态势良好。至2003年末,集团公司母体已累计从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分得红利3.59亿元,相当于初始投资2.3亿元的156%。同仁堂科技公司2003年入选标普创业板指数,是五家权重最大的公司之一。至2003年末,同仁堂股份公司已累计从同仁堂科技公司分得红利1.33亿元,相当于投资1亿元的133%。目前,同仁堂集团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已由1995年的70%下降为40%左右。

    2、母体脱困恢复了再发展功能。两次股改使大部分绩优资产进入了上市公司,母体背上沉重的历史包袱。为解决这一难题,集团公司采取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本部精简、企业改制、撤并重组、人员分流等均收到了良好效果。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发挥整体优势,充分利用两个上市公司和集团公司所属单位两个资源优势,实现互补。为此,集团公司在保证上市公司发展的前提下,将集团公司所属部分企业委托给两个上市公司管理(托管),用上市企业的管理机制改造集团公司所属企业。目前已有12个集团公司企业进入两个上市公司。托管的成功,不但为母体脱困创造了条件,而且盘活了大约5亿元的存量资产,过去企业的包袱通过机制转变,已成为发展的资源和动力。

    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推进了集团公司初步成为经营决策中心、资本运作中心、品牌管理中心、文化塑造中心千口人才配置中心。同时,也带动了同仁堂人思想观念的大变革,企业更加重视市场,更加贴近市场,把产品经营摆在龙头位置,特别是在全国医药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同仁堂积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改变了过去同仁堂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经营格局。在国内,同仁堂大力加强终端网络建设,短短几年时间,同仁堂连锁门店、各地分店以及遍布各大商场的店中店已发展到340多家。在海外,同仁堂从1993年在香港建立第一家分店起,近几年加快了海外建设步伐,目前,在海外的合资公司、门店巳达18家,遍布12个国家千口地区,同仁堂不但在东南亚站稳了脚跟,而且已将分店建在英、美、加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名店、名药和名医有机结合,越来越受到国外患者的欢迎,同仁堂中成药已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仁堂品牌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二、术业有专攻是品牌塑造的成功之本

    1、整顿小企业,使主业更专。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过去同仁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印刷所、机修厂、旅馆业、出租车业样样都有,这些企业规模小、效益差,不利于主业的发展,公司领导班子着眼于中医药主业的大局,采取果断措施,撤销小企业。截至到2003年底,共整顿撤销了近40个小企业,消化了近亿元的不良资产,确保了企业紧紧围绕主业加快发展。

    2、做大品种,使主业更强。同仁堂现有品种800多个,常年生产400多个,同仁堂的十大王牌、十大名药声誉卓著,一些新产品也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已有近十个品种销售额过亿元,其中六味地黄丸今年上半年就销售了两亿多元。在过亿元的品种中,既有牛黄清心丸等传统老剂型、老品种,也有感冒洁热颗粒这样的新剂型、薪品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仁堂把营养保健类产品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合资组建的健康药业公司致力于这类产品的开发,目前,该公司的洋参系列产品、虫草系列产品、燕窝鱼翅产品等迅速增长,今年预计销售额将突破4亿元,超过去年?倍。

    3、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使主业更精。多年来,同仁堂集团致力于制药水平和工装设备的现代化,目前,代表中药企业先进水平的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喷雾干燥技术、一步造粒技术、薄膜包衣工艺、液体制剂自动灌装、固体制自动包装(袋装、瓶装)等先进技术设备已应用于制药生产。

    近几年来,公司的科研投入年年增加,尤其是2002年的科研投入近亿元,占企业销售收入的4%以上,比2001年增加28%。科研硬件水平在行业领先,具有完善药理室、SPF级实验动物房、工艺制剂室、质量检测室等。大型检测仪器有近红外光谱仪、高压液相色谱仪、全自动薄层扫描仪等。

    同仁堂发展委员会由社会知名专家和内部专家共同组成的,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千口中国工程院的4位院士。“九五”以来,同仁堂加快了新产品开发步伐,共研制出以国家一类新药塞隆风湿酒为代表的新药67个。目前,在研产学研合作项目有6项,二类新药3项,三类新药7项,二次科研项目30项。同仁堂集团现承担国家及北京科研项目包括原国家计委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1项、科技部“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科委火炬项目1项、国家经贸科技创新项目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以及北京市“十五”攻关项目等数十项。

    4、加快“1032”工程建设,使主业做大。200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为同仁堂制定了中长期发展战略,系统提出了同仁堂在未来十年的发展定位、目标及创新思路和观点。

    战略定位:“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成为国际驰名的现代中医药集团”。

    战略目标:“奋斗十年双加零”,即到2011年总销售和利润比2001年分别增长10倍,销售额达到300亿元,利润达到13亿元(2001年销售为30亿元;利润1.3亿元)。

    战略实施:建立三大基础产业,配套形成“1032''工程。即在同仁堂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药业和医疗服务业三大板块,形成十大公司、两大基地、两个院和两个中心的产业布局。十大公司除两个上市公司外,已经和正在组建的还有北京同仁堂和黄医药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商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国际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药材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制药工业有限公司;北京中研同仁堂研发有限公司。筹备组建的还有医疗投资公司。两个院:同仁堂研究院、同仁堂中医院;两个基地:同仁堂股份公司、同仁堂科技公司分别在亦庄的生产基地;两个中心:同仁堂培训中心、同仁堂信息中心。


上一篇: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已是最后一篇